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第6章 ?专注

一个人做事不专,这样弄一点,那样弄一点,既要翻译,又要做小说,还要做批评,并且也要做诗,这怎么弄得好呢?

                                ——(中国)鲁迅

注意力并不是一种官能,相反,我认为它比那些拼合在一起的所谓的各种官能要有价值的多,没有了注意力,所有的天赋和价值都失去了意义。

                            ——(英国)夏洛特·梅森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俄国)乌申斯基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从更深刻的涵义上讲,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就是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反映。可以说,每个人对这个词熟悉程度不亚于熟悉自己名字的程度,然而,熟悉并不等于理解。

  专注,已经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心无旁骛,锁定目标,坚持不懈,是需要孩子掌握的重要学习能力之一。

  老猎人带着自己的3个儿子去草原打猎。4个人来到草原上之后,老猎人让3个儿子向草原的近处和远处望去,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说:“我看到了我们手中的**,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老猎人摇摇头说:“不对。”老二接着回答说:“我看到了阿爸、哥哥、弟弟、**、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老猎人还是摇摇头说:“不对。”这时,老三回答说:“我只看到了野兔。”老猎人终于开心地笑了:“你答对了。”

由此可知,一个人想要捕获自己的“猎物”就必须专注于“猎物”本身。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在学习上表现的不是令人很满意,是因为孩子没有专注在“学习”这个目标上,而是让自己的目标游离了、分散了。孩子可能看到的太多,想到的也太多,比如人在课堂上而心却游到了昨晚看的电视节目或玩的网络游戏上,如此而已就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不用说专注于目标了。

  著名科学家牛顿就特别专注于目标,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每次做实验时,牛顿总是通宵达旦,注意力非常集中,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

  据说牛顿有一次在做实验时,一位朋友来看他,等了好半天,他也没有出来。这位朋友饿了,便把牛顿作为午餐的烧鸡吃掉,将骨头留在盘子里走了。过了好长时间,牛顿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去吃饭,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不禁笑道:“我以为我还没吃饭,原来已经吃过了。”

  牛顿在专注于工作时出现的这些轶事是不足为怪的,也正是这种高度的专注于目标的精神,让牛顿在科学的领域建立了丰硕的成果。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都只是由于我对工作的专注和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可见,不管做什么事,只有保持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去做才能事半功倍。

  2006年11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公布了“首次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活动结果。调查显示,被访学生中自认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为58.8%,刚刚过半,而在自习时间,可以集中注意力者也只有48.6%的比例。其中大学生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尚不足一半,比中学生低将近17%。上课走神现象在大学生中也十分常见。

  在具体回答“能坚持多久集中精神地听课”时,结果同样不令人满意。在一节课中能坚持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的仅有39.7%,大部分只能坚持15~30分钟。而在大学生中,更是仅有28.8%的人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超过30分钟。近八成青少年承认在上课时“有时走神”。

  由此可知,中国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状况有待提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有关专家指出,注意力是智力行为的本质特征之一。提高注意力水平,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注意力,观察和思维等认识活动也就不能正常进行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有限的注意力放在一个目标上,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孩子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不集中。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是孩子搞好学习的保证。学习的时候必须集中注意力,否则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学会有效学习,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专心,养成专心致志的优点,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才能事半功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让孩子专注的能力呢?

  

培养方法一:让孩子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成功杂志》在庆祝创刊60周年时,著名记者西奥多·瑞瑟在爱迪生实验室外扎营3个星期,终于访问到了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瑞瑟问:“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这样回答:“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 你每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来,晚上11点睡觉,你就能够做16个小时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情。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你们就会成功。”

  让孩子一心一意做一件事,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因为孩子的兴趣一般会很快转移,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局面: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可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专注能力往往起负面的影响。因此,父母完全有必要让孩子学会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情。

  9岁的李峰今年正上小学三年级,他的妈妈教育他要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所以,李峰每天一放学回家就会收起浮躁心,不看电视,也不去冰箱找吃的,而是一心准备写作业。因为他记得妈妈说的话:“做功课是自己的事,会写就表示上课很专心;如果有很多不会写,就代表上课分心不够认真,所以你自己要对自己的课业负责。回家后,你惟一要一心一意地做的就是写好作业这件事。”

  刚开始时,李峰的作业写得并不认真或是不够专心,因而错字就会比较多,而且字迹很难看。这时,妈妈就会否定这样的作业,就要求他擦掉,全部重写。慢慢地,李峰发现那样的话他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会觉得更累。于是,他知道了妈妈所说的“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真正意义了。所以现在,李峰不但写作业都很专心,经常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赞扬,而且也懂得了做其他事也要一心一意,要专心,还要坚持。

  父母不只是要求孩子做功课或读书要一心一意,做任何事都应该这样,因为只有这样,才不容易出错或失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评价微软全球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他只一心一意做一件事——软件。除了软件,他什么也不做,以至于他的软件做到了别人望尘莫及的地步。现在,全球知名的慈善机构“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负责人表示,在宣布2008年开始放下微软公司日常管理的重担之后,比尔·盖茨未来将一心一意地参与慈善基金会的工作。

  

培养方法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般来说,孩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要想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父母就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种准备,学习前也不要让孩子玩新颖的玩具或有趣的游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开始学习。

  关于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著名教育家陆士桢教授在《龙凤出自父母手》一书中给家长这样的培养方法:

  “第一,要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这是保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健康最基础的要求。第二,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这点虽然简单,但是很重要,城市里很多家庭能达到,但是也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第三,安静,没有骚扰的环境。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而她自己在客厅看电视,一边看还一边大声说笑,不一会儿,孩子忍受不了就想出来看看电视。这时,家长通常就会非常严厉地呵斥孩子,让他回自己的房间去做作业。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回自己房间做作业是非常不情愿的,他的心思都在电视上了,他会想:‘妈妈在那看什么呢?怎么会那么高兴呢?我也想看看!’”

  相信,父母都能从中受到启发。当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还要注意,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都可能打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注意力的东西。

培养方法三: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时间

  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因为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心情变得舒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能够较长时间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所以,在家庭活动中,父母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游戏开始,让孩子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他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大游戏的难度,延长游戏的时间,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耐力,进一步增进专注程度,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专注的能力。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就非常重视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时间。他平时很忙,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所以,就让比尔·盖茨的外祖母陪他一起做游戏,尤其是做一些智力游戏,如下跳棋、打桥牌等。玩游戏时,外祖母总是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还常常为比尔下了一步好棋而拍手叫好。这些游戏都极大地激发了比尔·盖茨的专注力。

  有一点要提醒父母注意,孩子在玩游戏时一般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孩子聚精会神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随意打扰、干涉孩子,因为此时如果不断干扰孩子,就会使孩子玩得不开心,从而不利于培养他专注做事的能力。

培养方法四:明确目的才能有效集中注意力

  哈佛大学的埃伦·兰格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把参加实验的人分为3组分别欣赏同一幅图像,第l 组:任意欣赏;第2 组:看图像画的是什么;第3组:看图像时都去搜寻颜色及形状的突出特征。每个接受实验的人都分别观看彩色图像,22秒钟后马上按下按钮,画面消失。然后让这3组人分别对这些图像及其细节进行回忆。

  结果显示,尽管第3组需要做的工作最多,但他们回忆的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且,和其他两组相比,第3组受试者觉得自己的任务一点也不费力。怎样解释这一结果呢?第3组接受的任务是具体的,而且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见,当一个人有非常具体的、有要求的探究目标时,对它的感受就深入得多,因为他全部的注意力、全部的感官和整个身体都为此做好了准备,也就是集中了注意力。对只需要在脑海中记忆图像轮廓的第2组来说,布置任务的要求似乎太少了,对第l组受试者提出的任务也同样如此。

  实验结果表明,要想让思想变得积极主动并能集中,必须事先为它拟定有挑战的、十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并使自己排除一切干扰,才能一步步实现。

  所以,明确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力就越能集中和持久。由此看来,父母要想使孩子的注意力持久,就不能只是要求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这样做的意义和目的,以此来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这样任务明确,愿望强烈,注意力就能持久。

  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后还想再学,父母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一点,但要注意,一定不能因为孩子情绪高,就无限增加,那会让孩子疲劳、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自然就会不集中。父母要懂得在孩子兴趣正浓或刚开始降低时及时停止,使其留有余兴,下次还想再学,这样注意力就能持久不衰。

培养方法五:为孩子选择适当的训练专注的内容

  父母为孩子选择训练的内容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太难就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无法理解注意力必然涣散;太容易又不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注意力也必然涣散。同时还要注意训练要适宜、有度,防止孩子疲劳。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3分钟”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可以有效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

  皮奈特学习、做事不专注,他只爱看电视,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3分钟。皮奈特想玩那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3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3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3分钟,但3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3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变得专注了。另外,在培养孩子的专心精神时,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即使前几次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也不要轻易就放弃了。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学习认知能力 第3章 ?质疑 第4章 ?想象 第5章 ?阅读 第6章 ?专注 第7章 ?笔记 第8章 ?细致观察 第9章 ?独立思考 第10章 ?获取信息 第11章 ?探求知识 第12章 ?运用语言 第13章 ?基本礼仪 第14章 ?与人合作 第15章 ?悉心倾听 第16章 ?表达自我 第17章 ?幽默风趣 第18章 ?自我管理能力 第19章 ?超越自我 第20章 ?自制自律 第21章 ?有效执行 vip 第22章 ?自我反省 vip 第23章 ?自主选择 vip 第24章 ?修正弱点 vip 第25章 ?时间管理 vip 第26章 ?生存生活能力 vip 第27章 ?把握机遇 vip 第28章 ?自立自强 vip 第29章 ?缓解压力 vip 第30章 ?抵抗挫折 vip 第31章 ?开拓创新 vip 第32章 ?成功理财 vip 第33章 ?应对意外 vip 第34章 ?积极进取 vip 第35章 ?自我保护 vip 第36章 ?动手实践 vip 第37章 ?保持健康 v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