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第5章 孩子,学习是你的终身职业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法国)左拉

   我活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了活着。

                        ——(英国)培根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中国)刘向

学习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古希腊)苏格拉底

   孩子,人生真正的成功,并不在于这个人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他们都不肯满足于现状,都不断为更美好的明天做准备。求学问是人生的第一等大事,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才能使人成功。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经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年轻的时候是积累的年纪,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过程。所以,现在懂得少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不断学习。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足够的知识,为未来的发展积攒足够的资粮。

  爱因斯坦是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曾经有人问他:“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为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当时,爱因斯坦并没有急于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了一支笔、一张纸,并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然后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物理学的这个领域里,我可能是比你懂得略多一些,就如你所知道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道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界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所以就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对于大圆,它的周长大,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孩子,连爱因斯坦这样著名的科学家还在坚持学习,你还能说自己的知识已经够用了吗?我们看到,越不想学习的人,会被别人落得越来越远,懒惰的人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不能自拔,到头来一无所获,后悔莫及。而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抓紧时间吸取知识。懂得储存知识的人,等到机会来的时候就会大显身手,平日里的知识储备信手拈来,牢牢地把机遇抓在了手里。

  在美国微软公司,每一款新产品的开发都不是由一个项目小组做到最后,而是由第二个小组继续接上去做下一轮的开发。为什么要这样?微软公司认为,一旦开发了一个版本,那么这个开发项目小组的知识就已经老化、过时,必须接受再教育。

  微软公司的再教育的内容不但包括技术培训,还包括到客户服务中心去做相关的服务工作,比如接待来访,接听电话等。微软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了解客户的新需要,这才是一种非常实际的市场培训,才是一个再学习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在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必须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学习型的组织中。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凡那些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所以,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

  孩子,你要想成功,要想创造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利用所有可以挤出的时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是无止境的,要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要孜孜不倦地努力,要不断前进。

   虽然你还没有步入社会,此时,更不应该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仅是在学校里,在生活点滴中都有你需要的营养,要认真地汲取你需要的养分,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当你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成功自然会与你同行。

  

父母的话

  孩子,一个喜爱学习的人,他不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而一个成就大事的人,他必定是一个喜爱学习的人。因为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知识,他的思想就会开拓,他才能具有深邃的目光、冷静的头脑、透彻的分析能力和坚韧的毅力。这样的话,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就可以冲破一切阻碍,最终到达成功的巅峰。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

——(俄国)契诃夫

   

   孩子,今天的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大变化。要想适应这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得到提高,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地学习。

   李嘉诚是华人中的首富,是非常成功的商人。曾经有记者问他:“李先生,你现在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你靠的是什么?”

   李嘉诚答道:“依靠知识。”

   另一个记者又问:“李先生,那你成功靠的是什么?”

   “靠学习,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

   李嘉诚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曾经说:“年轻的时候,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是很‘骄傲’的。我为什么会骄傲?因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进步,这样的话,我离我的目标就很近了。而现在只有一点儿的学问是不行的,要多学知识,多学新的知识。”

   在李嘉诚60多年的从商生涯中,他从没有间断过学习。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看上半小时的书或杂志。他说:“学习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令人启迪心智,刺激思考。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科技方面的书,我都会读。但是我不读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这样,我就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用来学习了。”

   李嘉诚荣膺世界华人首富之后,并没有退休养老的打算,他仍然在不断地学习,仍然每天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他是一位真正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杰出企业家。

   他曾经说:“不读书,不掌握新知识,不提高自己的知识资产照样可以靠吃‘老本’潇潇洒洒过日子,可那是旧时代不少靠某种‘机遇’发财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态。但是在如今的时代,那已经是不可取的了。”

  孩子,李嘉诚是一个如此成功的商人,他都能不断地学习。正是这样,他才能奋力追逐着时代的脚步,在现代社会的激流中领跑急行。你现在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段,这时候,应该不断学习,就像农民在适宜的季节播种下良好的种子,将来会有很大的收获。

  人的一生,就应该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这期间,靠学习来增强生存的本领,同时也享受了学习本身的乐趣。

  孩子,如果你因为当前的生活很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悠闲地生活,那么眼前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维持很久,终有一天,就会被环境所淘汰;如果做任何事情,你都能埋头苦干,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那么,你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这样,你不仅能有效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且每天都会很愉快。

父母的话

  孩子,知识就是一个海洋,我们所取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所以学习永远也没有止境。当你学到的越多,你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一个人只有不断填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不然他就会被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所超越。

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波斯)萨迪

  孩子,学习知识不能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真知。你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实践的习惯,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指南,这些知识才能变成财富。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像别人炫耀自己究竟读了多少书,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应用,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试想,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与实际相结合,那学到最后,整个人就成了一个书呆子,那就显得毫无用处了。

  亨利·布莱顿年仅30岁出头,但已经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了,而且还是美国顶尖的导弹专家之一。虽然布莱顿已经身居高位,但是他仍然不断学习。当他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还要去上夜校继续学习。

  当时,布莱顿选择的科目是素描,他为什么要去学习素描呢?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很令人感动,他说:“因为,素描可以很清楚、很有效地将我的创意说明给技术人员知道。”虽然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但是他认为这并非人生努力的终点。因为地球一直在转,社会不断进步,要想跟上社会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

  布莱顿利用晚上空闲的时间,去学习打字、管理学、西班牙语、雷达技术、演讲术等等,只要是对他的业务有帮助的知识,他都会去学。事实上,他也真能学以致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本领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一个人孜孜不倦的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一个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未来。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曾经写诗劝勉他的儿子,诗是这样写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也告诉我们,如果人应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才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因此,读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你想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必须将书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认识。

  

父母的话

  孩子,你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就是说,人要有较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走得更远。此外,还要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相合,做到学以致用,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善于利用学到的知识应对各种情况。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才能立足于社会而不被淘汰。

每天进步一点点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就进一尺,不断积累,飞天必来,突破随之。

  ——(中国)华罗庚

  孩子,人的一生就好比是一个跑道,如果你能把每一步都当做起点,每天进步一点,你就会走向卓越。如果你想一口气跑到终点,急于求成,却往往适得其反。每天多做一点点,多付出一点点,这是成功者共有的特质;而每天少做一点,懒惰一点,这是失败者共有的缺点。

  每天进步一点,听起来似乎没有浩大的声势,没有宏伟的气魄,也没有诱人的硕果,这怎么能够成功呢?可是,你仔细想一想,没有一个人可以不通过努力而一夜成名的,不要期望天上掉馅饼。孩子,只要踏实每一个脚印,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下来,你就会有大大的收获,就会创造人生的奇迹!

  成长的道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远大目标的实现要靠不断地努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千万不要期望一步登天。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是非常重要的。

  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慢慢走近自己的目的地。其实,只要你心中有自己的目标,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勇于向它迈出第一步,你终将会迈向成功的大门!

  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壁,登上了纽约的帝国大厦,他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

  当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席会得知这一消息后致电“蜘蛛人”伯森·汉姆,打算聘请他做恐高症康复联席会的心理顾问。因为,在美国有八万多人患有恐高症,他们一直被这种疾病困扰着,有的人甚至都不敢站在椅子上。

  伯森·汉姆接到了聘书,然后打电话给联席会的主席诺曼斯,让他查一查第1042号会员。很快这位会员的名字就被查出来了,结果,他的名字叫伯森·汉姆。原来,他们要聘请的这位“蜘蛛人”顾问,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

  看到这些,诺曼斯惊讶极了。一个站在一楼阳台都心跳加快的人,竟然能徒手攀上四百多米高的大楼,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伯森·汉姆。

  当诺曼斯来到伯森·汉姆的住所时,正好赶上那里举行一个庆祝会。十几名记者正围着一位老太太拍照采访。原来,那是伯森·汉姆94岁的曾祖母。她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就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想以此为汉姆的纪录添彩。殊不知,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竟无意间创造了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徒步100公里的世界纪录。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道:“当你打算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为年龄关系而动摇过呢?”老太太精神矍铄地说:“其实,想一口气儿走100公里是很难的。但是,走一步并不难,只要一步接着一步走就好……”

  当诺曼斯听到这些的时候,他一下子明白了,伯森·汉姆能登上帝国大厦的奥秘,原来是把每一步当做起点,一步接着一步,最终就攀登上了终点。

  孩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得出来,在伯森·汉姆攀登的过程中,他始终眼光朝前,把脚下的每一步都当做起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也就没有了高度带来的恐惧,恐高症自然也就消失了。其实,人生就好比攀登一座巍峨高大的山,要想登上顶峰,要想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快意,就必须把每一步当做起点,把每一步都当做新的开始,一步接一步地登上顶峰。

  每天进步一点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想一下,如果每天学习一点,每天勤奋一点,每天主动一点,每天创造一点……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小进步会创造出大成绩。

  孩子,你要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能量是无限的,从现在开始,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做起点吧!只要你能从容地面对生活,积极地做事,遇到挫折能够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真正做到荣辱不惊,并持之以恒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就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父母的话

  孩子,在晚上临睡之前,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今天我学到了什么呢?有哪些进步呢?我是否有什么事做错了呢?假如明天我要有所进步,有哪些地方要注意,不能再犯错呢?”

  当你想好了这些问题时,你就比昨天进步了1%。如果持续下去,这个进步是非常可观的。大凡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每天进步一点。孩子,如果你也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你终将会从现实的此岸迈向成功的彼岸!

求知要循序渐进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中国)华罗庚

   现在的社会流行一种“速食文化”,即做什么都追求速度。有一些人看到明星能够挣大钱,就想一夜成名;看到企业家的领袖风范,就想当总经理……但是,却不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凡此种种,终究不会有所成就。

  孩子,不知你是否也梦想着一夜成名,或者一夜之间提高成绩。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应该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头脑稍微保持一点清醒,让自己恢复平静,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以前那样容易把握。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学习或工作上,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在学习中也应该懂得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也是学习的规律。

   早在宋代,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就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忘乎后。”“循序而有常。”可以说,这些都是在表明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求知一定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从而逐步地“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即到达理想的胜境。这,就是循序渐进的规律。所以,你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养由基特别擅长射箭,快速准确,超群绝伦,且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据说,连动物都知道他的本领。一次,两只猴子抱着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开心。楚王张工搭箭就要射它们,可是猴子一点都不害怕,仍旧蹦跳自如。这时,养由基走了过来,接过楚王的箭,于是,猴子竟然哭叫着抱在一起,吓得浑身发抖。

  有一个人一直很敬慕养由基的射箭技术,就前去拜他为师,经过再三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收他为徒。养由基交给他一根根很细的针,要求把它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

  看了3天后,徒弟就有点疑惑,他问老师养由基:“我是来学习射箭的,老师为什么要我做这些莫名其妙的事呢?您什么时候才教我学射箭呢?”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习射箭啊,你继续看吧!”无奈,徒弟就继续看。

  又过了3天,徒弟真的有些厌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手艺的,看针怎么会是学射箭呢?徒弟根本就不相信这些。养由基因此就教他练习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伸直手臂,在手掌上平端一块石头。这样做也很艰苦,徒弟又想不通了:我只学老师的手艺,他让我端块石头干什么?养由基看他怎么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由他去了。这个人最终也没有能够学到射箭技术。

  其实,让他看针是训练他的眼力,让他举重物则是训练他的臂力,而这两项能力是学习射箭的基本功。试想,如果这个人能够按照老师教的,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他一定能够学到精湛的射箭技术。他不能领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白白地把学射箭的机会丧失掉了,仔细想来真的非常可惜。

  可是,孩子,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犯同样的过错呢?练习写字时,总是不能定下心来写那一个“点”,其实这个“点”正是书法的基础;学习英文时总是急功冒进,一上来就要阅读大篇幅的文章,等到见到满眼的生词时才明白自己的基础还没有打好。这样看来,自己和那个半途而废的愚笨徒弟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不懂得做事的态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特别指出:“什么是我对于我们祖国献身科学的青年们的希望呢?首先是循序渐进。我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心情激动地谈到这种卓著成效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孩子,你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学习,除了这是前人无数经验总结,而不是主观随意提出来的之外,还因为这也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你在学习中就会量力而行,逐渐积累,最后积少成多。

父母的话

  孩子,做事的顺序非常重要。对于学习来说,除了要有毅力和恒心之外,还要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应该在特定的时间学特定的内容。这就要求你,既不能错过学习的良机,又不能勉强“超前”而脱离自己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欲速则不达”的弊病,才能逐渐牢固地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起来。

  

打造自己的学习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美国)阿尔温·托夫勒

  孩子,学习是一种能力,简称学习力。我们学习知识最大目的之一就是学会学习,学着让自己具备学习力,因为,在现代社会,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具备终身竞争力,才能在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教育专家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说:“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你应该学会学习,能够提早具备这种学习力。

  虽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他的智力水平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他是怎样使用智力。孩子,对于你来说,一旦能够很好地使用自己的智力,那么,你所体现出来的能力也是超乎想象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怎样有效学习,那么,即使是智力天赋不高,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也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关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积极付出行动,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并以如饥似渴的心态去追求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最具成效。

  第二,虚心好问,这也是有效学习的一种方式。不懂就问,才能把学习搞好。俗话说:“问是学之师,知之母。”在学习中,不可能事事都通,肯定会遇到解不开的问题,遇到不知道的事情。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就是不问。

  第三,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一个刻苦钻研的人,一定会热爱学习。相反,一个不愿意钻研的人,肯定也不会对学习有什么真正的兴趣,这种人十分愚蠢。

  第四,点燃求知的欲望。求知欲是人们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第五,要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及能力。因为这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你才能够好学,才能真正有效学习。

  在当今时代,世界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孩子,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不允许你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你要学会从生活点滴中汲取知识。让自己的学习力强大起来吧,只有具备了学习力,并能切实贯彻终身学习的习惯时,成功自然会与你同行。

父母的话

  孩子,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世纪,对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来讲,只有透过持续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应对变化。其实,学习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能让人聪慧文明,高尚完美,使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你一定要始终把学习当做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力争成为一个爱学习,并且会学习的人。

发挥你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美国)爱因斯坦

  当人年龄很小的时候,想象力总是很丰富。孩子,你是不是也曾经梦想着想到月亮上去呢?你是不是也画过一些富有想象的、但大人看不懂的画呢?这都是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体现。

  想象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借助于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活动。

  关于想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缺乏想象能力的人,无论从事工程技术还是美术、文艺或自然科学,都不会做出什么创造性的成绩来。”国学大师南怀瑾则说:“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

  孩子,当你的大脑插上想象的翅膀时,就会飞得更高、更远。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拥有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你就可以在头脑中设计他生活的世界,然后改造世界。

  达尔文小时候人缘很不好,因为他有一个毛病:总爱“说谎”。当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很有可能价值连城!”当他在泥土里拾到一枚生锈的普通硬币,却神秘兮兮地告诉姐姐,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

  他的老师和亲戚把这些“谎言”反映给其父亲,希望父亲能惩罚达尔文。可是,他的父亲并不认为达尔文是在撒谎,而是在想象,他安慰达尔文说:“孩子,我怎么会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可真伟大!”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建立在超越寻常人的想象之上。而他的这些成就都得力于父亲的鼓励和包容。父亲为他建立了一个极为宽松的想象空间,鼓励着他走上了这条宽阔而辽远的想象大路。

  想象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和先导,是激励创造活动、产生科学的假说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的假说,没有科学的假说,也就没有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比如,飞机的升天,原子结构的模式,试管婴儿的诞生等,又何尝不是在想象功能的作用下产生的呢?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盖尔曼说:“作为一个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想象力很重要。一定要想象、假设,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但是这样可以使你接着往前研究。但是想象力需要可信来做支撑,他们需要确立大家已经接受的公理,然后悄悄地溜进这些公理中去,然后寻找新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无独有偶,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也强调想象。比尔·盖茨曾经说:“对于微软来说,唯一有用的资产就是人类的想象力。如果拿走微软所有的大楼、房产和办公硬件等有形资产——也就是说拿走所有能够摸得到的财产,对于微软来说和没有拿走这些东西以前几乎毫无区别。”

  孩子,对你来说,想象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不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必须借助于想象才能深刻地理解记忆。比如学习语文,就要利用丰富的想象去理解人物形象、景物、场面和题意;学习数学,特别是几何,就要有丰富、精确而又灵活的空间想象力,想象图形的形状,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学习不是只通过按部就班或死板的形式和途径就能学好的,只有自主地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精髓。所以学习必然要用与之相匹配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实现,而这个活跃的因素就是想象力。

  恰当而适宜的想象力表明一个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只要一个人的想象力不枯竭,那么他学习的动力就不会消失;只要他充分利用想象力,就能尽情体会想象力带给学习方式上的轻松愉快和成绩上的巨大成功。

父母的话

  孩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很好的原料。同理,如果你的头脑中没有储存足够的信息,那么所谓的想象,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

  由此看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首先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信息储备。头脑中的信息储备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想象力就越强。除了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接触各种事物,使其在你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就会成为丰富想象的材料。

别怕,敢于大胆质疑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法国)巴尔扎克

  孩子,有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首儿歌在小学课本中使用了几十年。也许你对这首儿歌也很熟悉,但在今天它却受到了一个七岁孩子的质疑。

  据报载,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这首儿歌的质疑是:“蓝蓝的天上根本不会有星星,蓝蓝的天上只有圆圆的太阳和白白的云彩!只有黑黑的天上才能看到小星星。”看来,我们真的不能不佩服这名小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所谓质疑,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疑问,是探究事理、科技发明的起点。如果你能时常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就是多思好学、求知探索的一种具体表现。要知道,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新观点,还要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己所用。

  希尔伯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善于提出各种问题。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做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数学发展的进程。后来,希尔伯特总结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如果没有了问题意识,天才也就会走向平庸了。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问穆尔:“谁是你最优秀的学生?”穆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维特根斯坦。”罗素问:“为什么?”穆尔说:“因为在听我讲课的时候,只有维特根斯坦有迷茫的神色,而且有一大堆问不完的问题,他总是喜欢探究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果然在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超过了罗素。于是又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退步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罗素没有问题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

  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否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能力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明朝著名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可长进。”

  可见,先有疑问,才能产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孩子,你只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自己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学习认知能力。所以,不要害怕,对自己疑惑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吧!这会让你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也越来越灵活。

父母的话

  孩子,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你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所以,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会真正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该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是主动的,才能真正深入思考。学着去发现问题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更近一步接近问题的答案。

培养独立的思考力

  

  我情愿落在大家的后面坚持正确的思考,而不愿意站在别人的前面不假思索地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意大利)伽利略

  孩子,人类社会一切伟大的成果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实践而完成的。拉开历史的帷幕就是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做出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类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正是由于他们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

  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20世纪物理、天文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小的时候,爱因斯坦由于反应迟钝,被他的老师指责为一事无成的家伙。15岁那年,爱因斯坦由于语文、历史、地理成绩太差,初中没有毕业就不得不离开了学校。

  但爱因斯坦从小就养成了善于思索、独立思考的习惯。他经常一个人独自冥思苦想,最后竟然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正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独立思考、善于学习的精神,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成功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后来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成为世界科学巨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的成功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应该善于思索,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孩子,他们是你学习的榜样。

  有一位哲人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写过一本名为《思考致富》的书。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如何运用大脑思考去获得成功。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义上的成功都必须运用学会用头脑去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孩子,即使你知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甚至都能倒背如流,但是,如果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它深一层次的含义,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它的内涵,那又有什么用呢?

  伟大的科学家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的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英国剑桥大学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可见,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需要思维。

  因此,人们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能力。孩子,不要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否则就会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可见,培养自己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智慧极为重要。一旦你学会思考,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父母的话

  孩子,人的大脑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但是如果没有思考能力话,宝库的大门也不会自己敞开。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和生活的本领才能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试着去做一个积极思考的人,遇事多动动脑筋,养成这种习惯后,你会发现以前觉得很难的问题,瞬间就会迎刃而解。

观察力的培养不能忽视

  

  我们对于外界可感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到的我们心灵的内部活动的观察,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西。

                                ——(中国)鲁迅

  孩子,你是个具有观察力的人吗?我们发现,喜欢观察的人,都有一颗敏锐的、智慧的心灵,他们能体会到生活中细微处的奇妙和美丽。在观察中,他们还常常能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

  俄国教育家冈察洛夫说:“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优秀的观察能力。

  李时珍是明代的名医,他在幼年时就爱观察各种花卉、药草的生长过程,细致地察看它们怎样抽条、长叶、开花,花草的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正是这种细致的观察,使他得以纠正古代药草书中的很多错误,写出了流传百世的《本草纲目》。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看到一幅名为“正午牡丹”的古画,画中有一簇牡丹和一只猫,欧阳修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幅画为什么名叫“正午牡丹”,因为他不知道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正午。后来,他的亲家吴清看完后,笑着解释说:“牡丹在正午时的状态就如画中的牡丹,花瓣红艳;再看猫的眼睛,其瞳孔细小如线,正午时分的猫眼正是这个样子。”欧阳修听后十分佩服。这就是吴清在平时和看画时观察仔细,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要害,从而真正领会了画中的意境。

  其实,观察力就是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积极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间的万物也都有不同于他物的独特特征。所以要提高观察能力,培养不凡的观察能力,就要努力发现此事物与彼事物不同之处。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向前辈作家福楼拜请教。福楼拜并没有面授机宜、指点要津,而是给莫泊桑布置了一道观察练习题:“你要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和前前后后50匹不同的马。”就是这种观察能力的锻炼,使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具有了简洁、有力、切中要害,而韵味无穷的写作魅力。

  可以说,观察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源泉,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人们获取信息,75%是通过眼睛的观察来获得的。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人类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观察开始。”观察是人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他就会失去学习的基础,从而使他的精神世界变得贫乏。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善于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体验快乐。

  发现物理学中的电流的人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一位解剖学家——意大利医生、解剖学家伽伐尼。他在做青蛙解剖过程中,偶然地观察到,在放电火花附近或在雷雨来临的时候,与金属相接触的蛙腿会发生痉挛。这使他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又做了其他一些实验,终于发现了电流。

  观察既是一个用眼看,更是一个用心想的过程,所谓的“洞察力”,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和用心、留意,用“心”观察,才是真正对学习、对生活有价值的观察。这里所说的“心”就是思考。

  因此,在看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对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不断有所收获,并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父母的话

  孩子,观察是你追求成功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认识周围世界的第一能力。学习知识需要从观察开始,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等感官的观察活动。俗话说,事事留心皆学问。所以,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就要主动地去感知周围的事物。当你能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并且能比他们看得更深入、更透彻,还能从多个角度去看,此时,你的观察力就是一流的了!

拥有良好的记忆力

  牢固地记住某些已学会的或熟记过的东西,比再学某些新东西而忘掉以前所学的东西还重要些。

                              ——(德国)第斯多惠

  孩子,记忆属于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任何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记忆是大脑的内存,记忆力是指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并读出的能力。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法国伟人拿破仑说:“没有记忆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拿破仑本人记忆力超群。据说,他能记住他的每一个士兵的脸孔和姓名,也能记住每一门大炮所在的位置。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可以说,他所具有的超人记忆力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而产生的结果。

  英国哲学家米尔10岁前就已经掌握了几国语言;发掘出特洛伊遗址的德国学者修里曼,孩提时就能背诵父母教授的霍梅罗斯的诗篇,长大以后,他只需几个月就能掌握一门外语;盲人学者高保已一,据说能把相当于几十册大词典上的知识完全记忆在大脑中,并且还能背诵出许多围棋、象棋的棋谱。在那些实业家、名人和学者们当中,具有超凡记忆力的人更是举不胜举。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在100位科学家中,只有1位记忆力较差;100位演说家中,只有3位记忆力较差;100位成功商人中,只有4位记忆力较差。而100位普通人中,却有79位记忆力较差。由此可见,良好的记忆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也是这样,“器”的作用非常大。这个“器’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只有把大量的知识都装进大脑,才能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下笔有神;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

  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孩子竟然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以前了。孩子,你是不是也这样抱怨过呢?其实,十几岁时正是记忆能力的黄金时期,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愿意花时间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总是把平日里花很少时间就能记住的东西累积到考试前再突击。其实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对学习来说有害无益。

  陈正之是宋朝的读书人,他看书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根本就留不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力不好。

  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50字,重复读上几遍,也比这样一味地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之所以记不住读过的书,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因为读书的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消化不了书中的内容,又不能进行有意记忆,记忆效果当然不会好。

  后来,陈正之接受了朱熹劝告,每读完一段内容,就想想这段文字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学识广博的人。

  可见,提高记忆力是有方法的。例如,英语单词不好记,你可以把生词写在小卡片上,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记住20个生词,并及时进行复习与检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就会大增。

  而有些人不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还以所谓的“能力强”来掩饰自己的“记忆力差”,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要知道,记忆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没有记忆,就没有其他能力可言。

  孩子,你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若要想更好地学习各种知识,增强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良好的记忆力是你学习和未来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础。

父母的话

  孩子,如果没有记忆,就不可能产生观念,学习更是无法进行,记忆是学习的前提。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于记忆的方法有很多,你要总结一些实用的记忆方式,并找出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进行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它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无论何时你接近它,它总是精神抖擞,笑脸相迎……它从不计较你的过失,也从不嘲笑你的无知……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

——(法国)德伯里

  

  孩子,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人类获取知识80%靠阅读,单纯靠教科书已远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多读课外书非常重要。

  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就是告诉人们阅读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每个人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成就。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充分说明,阅读是增加知识的不二法门。

  好书就像一位老朋友,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同高尚的人谈话。”法国作家伏尔泰也说:“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一项调查发现,有着浓厚阅读兴趣的人,他的心胸一般比较开阔,并能正确理解生活,也能增强生活的信心,更会加倍珍惜生活。经常与书为友的人,思维都很流畅,很少因为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而造成自己的心理症结,即使产生一些症结,他也能很快地排解掉而不会引起精神上的忧郁。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人。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学者,他读书成瘾,竟然一看就“醉”。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一早就都来登门贺喜了,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却找不到新郎了。不得已,大家到处寻找,最后竟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仍穿着旧衣袍。难怪别人都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鲁迅先生从小酷爱读书。少年时,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第一学期,他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夜读寒冷难以忍耐时,他就摘下一只红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阅读。

  可见,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把阅读作为提高自己水平的主要渠道。正如高尔基所说:“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阅读既然有这么多益处,那么,持之以恒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当然也不例外。试想,一个人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曝十寒,就一定难有好成绩,由此看来,一定要坚持每天阅读。

  孩子,阅读有很多的好处,既能够荡涤心中浮躁的尘埃污秽,还能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此外,多读书可以让人的身心更加舒畅,因为每本书都会带给人不同的启示。阅读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不早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呢?

父母的话

  孩子,读书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持久学习力的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可以增进读书的效率,也可以节省时间、并能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读书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泛读,是指读书的涉猎面要广。人的思想如同身体一样,都需要均衡的养分,如果太过于偏食就会造成营养不良。所以,一定要打开思路,以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具备全面的知识基础。

  2. 精读,对于专业书和经典的大家名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阅读,因为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才能被“吃”出味道,更加利于“吸收”。

  3. 通读,指对一片文章从头到尾的通览一遍,这样做的意图在于读懂、读通、了解大意,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平时的书报杂志的阅读。

  4. 跳读,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用这种方法阅读,重点在于掌握书的筋骨和脉络,为了了解书的结构,甚至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重点掌握各个部分的观点。

  5. 速读,阅读的时候通常一目十行,为的是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的大意。这种阅读方法加快了阅读速度,扩大了阅读量,比较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指的是在阅读时随便翻翻、略观大意的做法。可以只专注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中的评论性文字,旨在弄清其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孩子,不同的阅读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读书目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要求对照上述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章节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孩子,学会感恩吧 第3章 孩子,做事前要定好计划 第4章 孩子,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第5章 孩子,学习是你的终身职业 第6章 孩子,懂得在生活中磨练自己 第7章 孩子,学会交往才能立足于社会 第8章 孩子,每天反省并改正错误 第9章 孩子,等待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第10章 孩子,别让弱点毁了你的前程 第11章 孩子,要永远善待每一个人

相关推荐: